最近汕頭一中學生章澤蛟、陳賽華、陳育、陳文潔四位同學撰寫的《走進無聲世界———關(guān)于聾啞人生活情況的調(diào)查》,獲得21屆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(chuàng)新二等獎。該作品把視角對準聾啞人這個弱勢群體,通過與他們真誠交流,走進了無聲群體的內(nèi)心世界,從而向人們揭示了聾人孤獨和苦惱的心理,以及他們多疑敏感性格和焦慮急躁心理的形成原因。
聾啞人為何孤獨多疑
調(diào)查中,四位同學發(fā)現(xiàn),只有將近26%的聾人認為手語足以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意思,而將近74%的聾人認為手語在表達他們意思的時候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有些詞匯難以用肢體表達,有些字無法用手語打出來,這必然對聾啞人的表達造成阻礙。語音的困難造成對外交流的困難,使聾啞人認為生理上的殘疾會使自己受到歧視,因此自我封閉,長此以往形成了強烈的內(nèi)心孤獨。
四位同學呼吁,我們要用真誠的心去對待聾啞人,主動走近他們,讓他們感覺社會的溫暖,消除內(nèi)心孤獨感。在與他們接觸時要大大方方地表示出友好,給身邊的聾啞人一個微笑或一個眼神,讓他們感覺你的友好。2至5歲是聾兒學語黃金期
章澤蛟等通過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讓處于學習語言黃金時期的聾兒(二至五歲)從小借助助聽器聽音與學話,完全有可能成功習得語言,今后借助助聽器彌補聽覺系統(tǒng)的缺陷,這些聾兒也能和健全兒童一樣進入正常學校接受教育。但遺憾的是,汕頭聾啞學?,F(xiàn)有聾兒200多名,其中因錯過康復教育黃金期而無法恢復說話能力的學生約占80%。造成這種現(xiàn)狀的原因是康復教育需要一定的環(huán)境,但由于聾校教學經(jīng)費及師資所限,聾生教育的需求與師資力量極不平衡;許多聾兒家長對康復教育缺乏認識,以為孩子殘疾無法彌補,直到6、7歲時才把他們送到聾啞學校。同學們倡議,政府和相關(guān)部門要重視康復教育,努力提高聾啞學校的辦學條件,家長要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,盡早使聾兒接受康復教育。